财务分析中的营运能力到底有什么用?指标为什么用营业收入来除?原创
金蝶云社区-猫大叔身份
猫大叔
1人赞赏了该文章 1,721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9月18日 20:44:28
summary-icon摘要由AI智能服务提供

该段文字讨论了营运能力分析中为何常用营业收入作为分母的问题,指出其为有效产出与资产占用量对比的依据。通过超市运营实例,说明单凭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运营能力,需结合业务实际分析,否则易产生误导。

问:

1.jpg

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次数用营业收入作为分子能够理解,因为他们最终流向了营业收入。但是其他诸如流动资产、营运资本、非流动资产等为什么要用营业收入除,这些科目并不最终流向营业收入啊?是因为营业收入而产生吗?

 

答:

营运能力分析的是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一般就是拿公司的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做对比。

资产占有量不用多说,余额有多少就是多少。产出量最合适的是就是营业收入,因为收入是有效产出,与效益直接相关。

所以算营运能力用营业收入当分子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这样分析有多大用处。

举个例子,AB两家超市,A超市一个月的资产运营倍数是20,B超市的资产运营倍数是15,那是不是说A超市的资产运营能力就一定比B超市高呢?其实不是,是因为两家卖的商品不一样,A超市主营生鲜,周转快,但损耗高;B超市主营日用品,周转相比慢一点,但损耗低。

因为产品不一样,运营指数肯定就不一样,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那我们再找一家C超市,也是主打生鲜,算出来资产运营倍数是15,那是不是说C超市的运营能力就一定比A超市差呢,还真没那么简单。C超市虽然也是做生鲜,但经营方式与A超市不一样,A超市商品都是经销,进货都用自己的钱现货现结,占用资金量比较大;C超市的商品主要是代理商垫资进货,商品其实是代理商的,卖多少结多少,卖不掉还是代理商承担,超市本身没有风险。

把代理商垫的商品去掉,C超市的资产运营倍数可以达到40、50,因为除了房租和人工,超市基本没钱,运营指数当然高。

 

我说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单从报表上取数做出来的财务分析数字没有什么意义,修饰一个财务指标比财务造假还要容易,不去了解业务、分析业务,只去分析纸面的数据,和财务造假一样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导。


图标赞 1
1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