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蓬勃兴起、不断创新。其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事物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至今为止一直没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但由于其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巨大的风险性,又使得会计上对其反映和监督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衍生金融是指基本金融工具(债券、股票)以外的金融工具具体有三种:期货、期权、互换衍生工具交易的目的有两种:投机或套期保值有效套期关系是指套期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能高度有效抵消现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具体相关性在80%-125%以内)套期工具一般是指用来套期用的衍生金融工具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披露信息的可靠性
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后,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却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如何确保其可靠性,一直是其应用的难题。特别是场外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如远期合约,由于合约交易内容和规模按交易者的需要而制定,而且多在场外进行买卖,合约没有进行标准化,一般不能转售他人。因此,通过市场询价很难取得其公允价值。这种场外交易类似远期外汇合约的衍生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和定价模型,及使用这些技术估计的假设,如折现率、波动性、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流入时间的披露很重要。对公允价值如何取得的披露在新准则做了相应的规范,但是这些规范比较笼统、只提供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有限指南,并且对计量中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没有提供统一的解决框架,而且没有统一的解释。
(二)增加会计报表的波动性
实施新准则后,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核算由表外转入表内,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或损益,对企业会计报表数据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使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的变动,增加了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波动性。
(三)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企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就是为企业规避相关风险,如果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水平不能跟进,企业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如何完善,也将是徒劳无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风险的披露既提出了定性要求,又提出了定量的要求,而管理层所能提供的信息决定了披露的细节层次水平。
(四)确定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首先,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公允价值的估值系统。采用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估值系统的企业对其公允价值进行估值,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且作好估值系统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衔接,这将对企业的日常工作和财务状况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很多衍生金融工具都不存在交易市场,有些即使有公开标价,交易市场也不一定足够完善和活跃,金融工具价格很容易发生操纵的情况,这样的交易价格不能代表真实的公允价值。如果企业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是境外市场的,企业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和雄厚的科技为后盾,很难获得境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实时报价。在这样的情况下,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相关性也存在疑问。
(五)披露格式规范性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披露形式和手段也比较单一,只是简单的文字描述,而且没有形成规范的披露格式和披露内容。我国企业信息披露不统一造成混乱,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通过会计报表对各家企业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投资决策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冲击
数年来,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及迅速发展更加剧了这一状况,使得传统财务会计在其会计处理上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影响。
现 行财务会计对“资产”、“负债”等会计基本概念的定义是针对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进行的,预计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本身无法形成资产或负债。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之一是,合同所体现的交易现在并未发生,而是将在未来发生。若把衍生金融工具列为企业资产,则传统意义上的“资产”概念必须改变。同样,若把衍生金融工具列为“负债”,它只是有可能将或有负债转化为现时负债,或者说这种或有负债永远也不可能转化为现时负债,传统意义上的“负债”难以概括此点。“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来自双方签订的契约,与传统的资产、负债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按照传统的会计模式,签订契约是不能够形成企业资产或负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质疑。
(二)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的影响。
财务会计的确认标准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之上的,并要求所确认的收入必须是已实现的。按照权责发生制,企业不是在收到或付出现金时记录经济业务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而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期间记录其对企业的影响。实现原则是指企业主体获取收入的过程已经完成,同时收到货款或已具备收取货款的权利,那么该主体就可以确认此项收入。可见,无论是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两者都是以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而对于未来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不予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发生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而这些未来的财务变动在传统的财务报告上无法反映,使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残缺性甚至虚假性,致使风险无法预知。
(三)会计计量原则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的。但历史成本原则只确认交易活动及其发出的数据,很多财务信息得不到反映,这就会使以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为基础的资产计价严重脱离实际,传统会计理论的科学性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再像传统交易那样经历一个时点即可完成,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一个过程来完成,并且这个过程不像传统交易那样可以作为两项交易分别处理(比如传统交易中购入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最终报废可以作为两项交易处理)。衍生金融工具在其持有期间的任何变动,都是内在相连、不可分割的。某项衍生金融工具从有价值到低价值甚至到无价值,没有一项独立的交易存在,但结果却具有相当的客观性。如果要从反映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出发,就应该分阶段真实地反映企业所持有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这样势必打破原有财务会计的历史成本原则,取而代之以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出现,使历史成本原则不可能也不应该再作为财务会计的唯一计量属性,今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趋势应当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长期并存。
(四)财务报告的影响。
财务会计确认、记录、计量的目标就是要向外界提供合理、真实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三种通用会计报表成为财务报告的主体。现有或潜在的信息使用者通过财务报告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大多为表外业务,交易本身无法加以体现,人们无法从财务报告上直接了解到企业所从事的金融交易以及所面临的风险,从而使金融市场和企业自身的风险都变得更加不可捉摸
本文转载自: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佚名
原文链接:https://bbs.pinggu.org/zyzt/359/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