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资不抵债破产的公司少,而因现金流断裂破产的公司却很多”,这句老话在会计界广为流传。
也因此,现金流量表越来越成为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一张报表。
尤其是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的对比,更是财务分析中的常规操作——
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拿来做对比,用以判断利润是否有含金量;
以营业收入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对比,判断收入是否有含金量。
然而,这样的常规操作在某些情况下,却失效了。
某些情况是指,大量采用承兑汇票进行业务结算的情况。
回到定义,现金流量表是用以反映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情况的一张报表。其中,现金等价物,是指公司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也就是说,只有现金,以及跟现金的特点和形式非常类似的那些资产,才能被作为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
很显然,承兑汇票并不满足这些特点,承兑汇票既不能直接当现金来花,也不能随时随地拿出来花。所以,承兑汇票并不被体现在现金流量表中。
当然,现金流量表是反映【现金】的流动,从定义上说,不反应承兑汇票,并不会怎样。
凡是都有但是。
但是,当一家公司的销售和采购业务都大量采用票据结算,他的现金流量表就很特别了。
假设,x公司2019年实现收入100亿元(忽略税费影响),当期收到下游的银行承兑汇票100亿元(假设期末均未到期,也无贴现)。
那么,在利润表中,x公司营业收入100亿元;而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0。
如果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对比,来判断x公司盈利的“含金量”。——x公司应该会哭晕在厕所。
你以为这只是假设?
当然不是。
大名鼎鼎的“董小姐”,就有这样的情况。
格力电器(000651)尚未公告2019年年报,就以2016-2018年的数据来看。
(单位:亿元)
很清晰的可见,格力电器每年的营业收入都远大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问题就出在承兑汇票。在资产负债表里可以看见,2016-2018年末的应收票据分别为299亿、322亿和359亿——金额大、且逐年增加。
正因为这些票据的存在,使得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不能同步。
更深刻、更突出的案例——重庆钢铁(601005)
2017年,重庆钢铁实现营业收入132亿,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仅有11亿。——收入是收现的11倍!
在支付现金一端,这样的情况也很突出:2017年营业成本135亿,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仅为11亿。
——既没有收到钱,也没有付出去钱。
——因为,都是在用票据结算。
不仅销售和采购环节,对于工程建设业务(即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也存在大量采用票据结算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和真正在工程建设中投入的资金,也有差距。
你说,那这些票据在哪里?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里。
但是,资产负债表只是体现了票据的期初期末金额,仅能看出净发生额。究竟收了多少票,又付了多少票,付的票又给了谁——一概不知。
所以,对于大量采用票据结算的公司来说,现金流量表已经失真了。如果要让现金流量表真正反映公司资金流动情况,让现金流量表与利润表更加匹配且可比,现金流量表需要换个格式了。
比如,这样——
将现金流情况和票据流情况进行加总,更能够反映出公司资金/票据的流入流出情况,也才是公司经营的真实体现。
不过,到那个时候,现金流量表更需要换个名字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