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会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你会感谢我的​!
金蝶云社区-imagine
imagine
15人赞赏了该文章 156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11月04日 21:56:44

刘凤委 中国会计报

忙里偷闲,我终于可以安静地坐下来,把萦绕在脑海中的事情认真想一想。


  我上大学时读的是统计专业,看到隔壁的会计系人满为患,就默默地学起了注册会计师(CPA)。然后一不小心读到了博士毕业。


  我从事会计学习、研究和工作接近20年了,最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会计现在究竟是什么,未来会怎么发展?


财务工作更像是IT工作


对于会计到底是什么的话题,中西方学者作了大量论述。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老一辈会计学者就对会计的本质做了深刻复杂的讨论,从信息系统论到管理工具论等,让我们这些后辈醍醐灌顶。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有必要重新思考会计本质问题。会计信息论将会计作为信息系统来认识,将会计程序分解为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环节,尤其是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财务报表的簿记过程更是充分体现了信息系统的特征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然而信息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物理空间的物质、活动等以电子化的形式转入虚拟电子空间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也就是数字化一切;发票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其物理特征显著限制了信息传递、处理的全流程,因此从图片扫描到最新的电子发票,让会计信息传递的载体发生了本质变化,因此当前会计的信息处理过程簿记活动已经能够实现电子化、自动化,从这个角度讲,IT取代了传统的簿记,财务工作更像是IT工作。会计信息系统论强调流程的视角已经无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会计。


  此外,管理工具论则强调应把会计和会计工作加以区分,会计是一种技术方法,是服务于管理的工具或手段。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信息使用者更多的从公司内部拓展到外部投资者及各类利益相关者,也将会计服务于管理的视角进一步放大。甚至由于服务目标和对象的差异,将会计类别进一步拓展为财务、管理、税务、监管等各种目标类型,且彼此之间的逻辑规则区别越来越大。


  我自己最近的思考,是认为会计正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我们对会计的认知也需要与时俱进的迭代。现有的会计正随着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深度的分工。首先,信息技术进步对会计信息系统观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把会计进行分解,譬如分为三个阶段:简称为前台、中台和后台,分别对应的是做账的规则、做账的过程、决策的依据,前台是从会计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做帐的逻辑与规则;中台是按照既定的会计准则逻辑实施记账的过程与程序,从这个角度讲,IT只是通过技术把中台——人类的簿记工作取代而已;后台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会计是帮助信息使用者从不同视角理解公司的信息载体,对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支持。如果我们抛开会计来看,整个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术与人不断深度分工的历史。会计从结绳记事起技术就不断迭代,当前会计信息载体从原始凭证发票电子化开始,整个簿记过程都将实现自动化处理,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显然已经不是会计的核心;未来会计最重要的不是中间处理流程,而是记账的逻辑规则,以及信息如何被使用;可以说前台和后台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且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从前台来理解会计,主要是讨论如何制定记账的规则,这个角度看会计其实更像是一种广义的算法,学习会计重要的是理解记账背后的逻辑规则,每一次会计准则变化其实就是算法规则的改变,IT程序通过重新调整规则并按照新的逻辑自动记账并生成信息报告。因此会计在前台的核心工作就是研究准则为何、如何改变的问题,实现对经济活动本质、环境变化、信息使用者深度理解基础上的动态调整。另外,从后台视角来理解会计,更强调作为信息使用者如何看待和使用会计,这个角度看,会计应该是认识、评判公司的客观信息载体,信息使用者不会关注会计是怎么运算的,那是会计准则探讨的内容,他们更关心会计信息如何为我所用,会计人员如何利用信息帮助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未来的会计,可以说中台的重要性在显著下降,前台和后台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会计还要不要学?


近年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会计都要被取代了还要不要学?尤其是那些即将要给孩子报考高考志愿的家长更是如此。


  如果按照会计深度分工的视角,会计在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应该进一步提升,因为研究信息使用者如何使用会计以及帮助他们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决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会计在这些方面还远远没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只不过会计工作岗位肯定会大幅度减少。未来人们提到会计一词,不会快速联想到是一种工作岗位或职业,其本质更像是一种算法或工具,甚至是某种思维方式,来帮助人们做出各种基于自身特定目标的决策。


  在现实发展中,会计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回想我自己从博士毕业来到国家会计学院,第一年连上课机会都没有。这种窘境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与探索,我现在和实务界的交流已经没有障碍,但可以看到我国传统高校会计学教师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多困难,主要还是由于现如今的研究方法范式、研究的问题正在与会计实践活动脱节。


  经验研究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内容与方式也很多样化,但现实中最容易发表文章的实际上是基于模型的写作方式,我自己也利用统计学知识在实证会计研究方面得到过实惠,发表了一些文章,但如果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做这一种研究将极大的扼杀会计这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发展。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些来自大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本对我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甚至根本听不懂。


  回头来看,1968年是美国会计学界在研究方法与范式的转折之年,如果我们对比1968年前后美国会计学界的文章,会感受到会计发展方向的偏离。我的博士导师孙铮教授有一次对我讲,他发现美国在医学、法律等学科方面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活动高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而只有会计学科与实践活动越走越远。一直以来大家也都在谈,说在美国会计学博士很吃香,因为,整个北美一年毕业的会计学博士也不多。


  2008年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期间,会计系的老师告诉我今年他们会计系博士生扩招了50%。我问今年多少人,他回答三个,往年是两人。我已经10年没有去过这所学校了,不知道近况如何。但这几天偶然遇到台湾著名会计学教授郑丁旺先生,他对我讲:尽管大学是非盈利组织,但也会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那就是美国大学的捐赠制度会影响学者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或许是因为严重脱离实践,实业界人士对会计学科的捐赠款项不断下降,会计学博士没有奖学金,会计博士招生越来越少。听罢彻底颠覆了我的三观。


  如果说会计学术研究还主要是限于理论的话,那么作为直接影响实践的会计教学活动也值得关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技术的变化改变了人类协作互动方式,整个国家、社会、公司等各类组织都在由于信息技术变革而发生深刻变化,学科交融速度明显加快,行业边界、组织边界与组织内部部门边界逐渐模糊。毫无疑问,会计学科本身的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会计教材知识、会计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包括我们对会计学科的理解都在快速发生改变。中国各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汇聚了各类高考精英,而现有的大学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还很慢。最近很欣喜的看到已经有很多高校的院长、老师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开始思考会计学大学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知识与方法改革问题。


  我们对会计的认识正在随着经济环境与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而快速迭代。我感到作为一名会计教育工作者正在肩负一种使命,我们应该和广大会计从业人员一起来参与、推动这项变革,不是和技术竞争,而是探讨与其进行深入与广泛的协作,让更多的会计人能够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下找到新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方向,让会计成为驱动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工具。

(作者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会计报》2018年11月2日12版


赞 15